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231|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中概股回港上市成潮 科技企业唱主角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30 22:2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比较/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受多重因素影响,中概股回归潮一波比一波热闹。港股目前是一周一家企业回港二次上市的节奏,汽车之家和百度之后,在纳斯达克上市3年的哔哩哔哩也在近期开启了自己的港股生涯,港股似乎成为回归的聚集地。中信证券早前预测,未来3年香港市场将迎来40家左右中概股龙头的集中回归。

接受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表示,港股在外资行业准入、汇兑等方面更为宽松灵活,近年来港交所修改了交易细则,接纳了互联网行业通行的同股不同权等标准,出台中概股二次上市的鼓励政策,吸引了中概股,尤其是一些新经济的龙头企业纷纷扎堆回归港股。

明星中概股掀回归潮

进入3月份以来,先后有汽车之家、百度、哔哩哔哩多家中概股公司在港二次上市。

3月29日,哔哩哔哩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以股份代号“9626”开始交易,它是第13只登陆港交所的中概股。哔哩哔哩创建于2009年6月26日,现为中国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又称“B站”,于2018年3月28日登陆纳斯达克。

在此之前,汽车之家3月15日正式在港挂牌上市,定价为176.3港元/股,成为年内首家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该公司曾于2013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主板发行存托凭证上市交易。回港上市首日,汽车之家股价一度上涨至184.6港元/股,收盘报180港元/股,上涨2.1%,总市值达908.72亿港元。截至3月30日,汽车之家报收184港元/股,市值超过930亿港元。百度3月23日在港上市,此次百度回港IPO,由中银国际证券、中信证券、高盛等投行共同担任承销商。

除上述已确定的IPO外,还有更多关于中概股公司回港的消息,于市场间集中流传。高盛中国区股票资本市场部主管王亚军表示,2021年中概股回归的趋势将延续,全年有望超过10家以上的中概股考虑以第二上市或再上市方式回归内地或香港市场,同时将有更多的中国拟上市企业选择在内地或香港上市。

中信证券在早前发布的“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报告”中预测,未来3年香港市场将迎来40家左右中概股龙头的集中回归。

实际上,自2019年11月,阿里率先回港上市以来,港股市场正在迎来更多头部中概股的加入,中概股公司网易、京东、新东方分别于去年相继登陆港交所,中概股回归潮开启。

科技类企业数量居首

中概股集中回归潮热度不减,从行业分析,科技板块IPO数量明显增加。例如,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运营效率的物流公司,涉及采购供应链的社区电商、生鲜电商等零售业公司,以及快手等互联网公司均炙手可热。百度在中国香港实现二次上市,也不再单纯聚焦搜索引擎业务板块,而是提及智能驾驶及AI芯片等前沿业务。此外,医疗行业高歌猛进,包括医疗器械、服务等子行业,均将有更多优质标的冲刺IPO。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科技企业、新兴产业的蓬勃快速成长,截至3月底,今年境外市场再融资金额为IPO融资额的一倍以上。

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汤哲辉认为,这轮中概股回归潮主要是因这些企业想分享中国资本市场红利。首先,制度改革的支持。中国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功,不仅促使内在资产端与资金端更加市场化,对外的开放化也在逐步增强。制度土壤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中国资本市场的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稳步推进,为中概股和明星企业回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汤哲辉称。

其次,客观环境的支持。2020年A股市场持续保持活跃,GDP增速乐观,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十四五”规划支持直接融资也将利好资本市场和IPO活动,引发了中概股集中回归。加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的一份公告,宣布将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实施一系列监管举措,若连续3年“上榜”就面临禁止交易,这直接影响到大多数中概股公司。

天风证券在研报中提出,相较于美股以及A股市场,港股市场通过IPO和二次上市,已经聚集了大量优质互联网科技公司。而随着香港主要指数纳入规则的修订,新经济中概股回归潮加速调整港股市场结构以及恒生指数成份股结构,港股逐渐由传统旧经济行业主导转为由互联网科技等新经济行业主导。

值得注意的是,中概股回归并非港交所专属。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化加剧,内地资本市场迎来注册制改革,加速了中概股回归A股的步伐。监管层一直在推动红筹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直接IPO,为优质企业提供无障碍的回归通道。2020年,科创板、创业板都对红筹及特殊架构企业作了针对性安排。就目前看,不少新经济龙头企业纷纷扎堆回归港股,而具备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则偏爱回归内地资本市场。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4-6-19 08:00 , Processed in 0.089143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