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203|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社评:逃离阿富汗,美国又想玩转西太平洋?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31 06:1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后一名美国军人乘着夜色离开喀布尔机场的照片传遍全球,美国防长奥斯汀用一段煽情的话语将这一耻辱的溃逃描述成伟大的撤离行动,表达了一种悲壮的“自豪”。

奥斯汀的煽情让人感到恶心。20年前不发动愚蠢的入侵,美国就可以避免今天的撤退;如果稍有些判断力和谋略,即使撤退也不至于搞得如此狼狈。华盛顿需要的是反思并且接受教训的勇气,但他们却又一次自我感动起来,并且试图展示,连他们的错误和罪行都那么高贵。



这种对待错误的恶劣态度让人担心,从阿富汗撤军不是美国在现代世界释放破坏力的收敛,而是一个转折,它将寻找下一个目标作恶。这样的作恶在美国政治上很廉价:没有一名美国总统和高官因为实施错误的阿富汗战争被追责,那场战争早就被看出错误了,但每一个时刻都有大量花枝乱颤的语言对它进行包装。

美国征服不了阿富汗,更改造不了阿富汗,小布什政府在美国全盛时期要在大中东地区树立“民主样板”的狂妄计划从阿富汗输到伊拉克。然而一些美国精英又在妄想把从阿富汗撤出的资源用到中国方向,用一个更宏大的计划阻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改造中国的未来。



华盛顿的记忆中似乎只有辉煌,他们通过推翻政权、军事占领、宪法改革和实施宪政实现了对法西斯德国、军国主义日本的改造,因而深信能在阿富汗、伊拉克复制成功。他们通过集团对抗和全面遏制搞垮了苏联,赢得了冷战胜利,于是幻想旧梦重温,用一场新冷战击败中国。

全世界在过去半个月看尽了美国在阿富汗的出丑,如今在世界舆论对拜登政府的追骂中,中国人大概需要早一点收收心,准备应对美国在西太平洋又一轮帝国野心和多动症的发作。

美国已经拉开与中国全面地缘政治竞争的架势,但明眼人都清楚,这些很大程度上是花架子。美国最恐惧的是中国持续的发展能力,中国经济实力逐渐追平超过它,以及中国军事实力越来越能够蔑视它的恐吓,共同形成了瓦解其全球霸权的趋势。让中国失去发展动力,让中美的发展态势掉个个,这就是华盛顿梦寐以求的。

然而中国的未来首先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这让我们对保持自我发展态势拥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只要中国延续内部的良好机制和节奏,美国在外部的调兵遣将就将很大程度上属于“瞎忙活”。保持这一战略清醒和自信对我们赢得与美国的博弈具有关键意义。

所以说,中国人要重视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但完全无需被它吓住。浮躁的美国政治精英们以为玩好战略和地缘政治手腕就是一切,他们缺少的是操作层面的耐心和韧劲,美国的国家体制也提供不了复杂斗争所需的长期支持力。只要打持久战,将战略博弈转化成事无巨细的战术纠缠和消耗,美国打到哪输到哪。

让美国调整、布局、煽情去吧,中国在加快国防能力建设,在抗疫取得成功,在制止垄断,在解决基础教育的内卷。我们在强化竞争力的每一个要素,将对美博弈的力道既用在刀刃和接触点上,也用在形成刀功的手劲、臂力乃至全身的功夫上。一个在阿富汗如此出错出丑的美国,决不可能在西太平洋上举义护道,运筹帷幄。它以霸权之私阻挡14亿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图谋必将遭到更大的失败。这一课将极具内容,而且它有可能用不了20年。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4-6-18 12:01 , Processed in 0.083524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