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216|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16 15:5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现在已置入野人山中了。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只要在公路旁边多横跨几步,便可踏进一个从来没有人走过的地方,在上面印上普通人的第一个足迹。想到这些,我心中充满着兴奋骄傲。”这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大公报》记者吕德润从缅北前线发回的第一篇报道。

  出生于1918年的吕德润祖籍河北晋县,1940年他在重庆读大学就曾担任《大公报》学校通讯员,1943年自复旦大学毕业,翌年成为《大公报》驻印度、缅甸特派战地记者,随中国驻印度军在缅北战场采访报道。为获取一线消息,他不满足于一般的“随军”,而是不顾个人安危,经常主动要求坐上最前方的战车,挥笔势如破竹,被称为永远的“前锋”。

  1944年8月初,中国空军713、715、719号三个分队组成一个品字形,执行轰炸孟养(密支那)敌人大仓库的任务。吕德润领取了降落伞和卢比钱袋作为紧急备用,便随轰炸机长陈云高上了美军机长霍奇斯正的飞机。“这是驼峰飞行中最值得纪念的一次”,吕德润把这次生死体验以《随B-25轰炸机轰炸记——高耸在世界屋脊上的英雄篇章》发回陪都重庆,刊登在了1944年9月1日的《大公报》上。

  吕德润的众多经典作品被广为传诵。199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见到担任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的吕老,还敬重地对这位老战地记者说,“你曾经是我的偶像啊。”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4-6-13 16:48 , Processed in 0.072629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