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117|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半日谈丨乘客扫码支付耍诈,省了几块钱,丢了一地诚信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11 19:4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半岛记者 刘丹阳
最近,半岛记者乘坐出租车时与司机聊天,司机师傅讲述了一件糟心事,让他大为恼火。
这天他接了一位乘客,乘客下车时使用了微信扫码支付,司机师傅没有仔细确认,乘客便下车了。后来,这位司机师傅才发现,本应是26元的打车款,乘客却只付了16元。司机师傅出于信任,只草草看了一眼,将“16”看成了“26”,结果吃了个哑巴亏。
虽然有这名乘客的付款记录,但却看不到真实信息,司机无法联系上这名乘客。他联系了微信客服,希望找到这名乘客,要回剩余的打车款,微信方面却表示,个人信息属于隐私,不能随便透露。
司机师傅感到很委屈,他认为这个规定十分不公平,因为,如果是出租车司机多收了车款,乘客通过扫码记录可以联系上司机,而乘客少给了钱,却可隐入茫茫人海,司机找不到乘客。随后,半岛记者实验了一下,果然,非好友扫码付款,付款方可以留言联系收款方,还可以进行投诉,收款方却只能看到几个加密星号,留言、投诉等功能一概没有。
(一)
微信转账和扫码付款出现差错是常有的事,就在去年8月,半岛都市报曾经报道了青岛一起微信误转4460元对方不肯退还的新闻,当时,收款男子巩某不仅不肯还钱,还将误转钱款的佘先生拉黑了。佘先生一气之下将其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认定巩某构成不当得利。今年7月4日,在新闻报道和法院判决的双重震慑下,巩某主动表示愿意还钱,还赔偿了佘先生2000元精神损失费650元诉讼费。
由此可见,对于付款方正当权益,社会和法律都给予了足够的支持与保护。但是,收款方的利益,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了。
看错小数点位置导致付错打车费的事情屡见不鲜,新闻常有报道,不过,一般都是乘客看错多付了钱,司机看错少收钱的事却不多。或许,顾客在人们心目中常常是弱势的一方,也因此更容易引起重视,受到更完善的保护。但有时候,商家也可能是受害者,我们无法否认,消费者耍花样蒙骗商家,少付钱、不付钱,这样的事也并不稀奇。
去年年底,云南昆明一位大爷在大学门口摆摊卖章鱼小丸子,许多顾客欺负他搞不懂移动支付,扫码付款时只付1分钱或1块钱。大爷说,他上个月亏了2000多块,气得饭都吃不下。虽然这钱找不回来,但生意还得做,不用扫码支付也不现实,无奈之下,大爷买了个音响,听不到音响提示到账,就不给顾客小丸子。
无独有偶,去年春天,上海一男子在商店购买香烟后,将提前准备好的“支付成功”截图展示给商家,实际却分文未付。后来上海警方根据监控,抓获了该男子,这名男子也因涉嫌诈骗被刑事拘留。
上海这件事幸亏是发生在商店里,有监控,才得以抓到犯罪嫌疑人。但是,众多的露天小商贩、个体户、出租车,却不太可能具备装监控这样的条件。
按照司机师傅和微信方面的说法,这件事似乎无法解决,只能司机自认倒霉。但是,这样的隐私保护规定是否合理?
(二)
其实,微信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是有道理的。相比起帮司机师傅追回车款,个人信息安全和人身安全显得更为重要。此前,司机见女乘客漂亮,拨打电话骚扰顾客,这样的事发生过很多,后来“滴滴打车”不得不改进技术,用虚拟号码隐藏了司机与乘客双方的电话信息,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乘客的个人安全。除此之外,外卖、快递、网上购物等服务业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也开始采取虚拟号码等手段,保护个人信息。但是,微信收款方与付款方申诉找回的权利不对等,这恐怕有失公平。
作为收款方,没有仔细确认钱款是否足额到账,固然是商户自己失察,有一定的责任,毕竟,银行也有“钱款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的规定,在没有扫码支付的年代,商户收了假币,往往也是只能自己吃暗亏。但为了几块钱、百十块钱耍花样,欺负一些挣辛苦钱的劳苦人民,实在令人心寒。尤其是利用技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藏在网络背后行不义之事,更是令人不齿。
这不禁令人感慨,网络科技的发展,似乎让“作恶”越来越隐于无形了。许多人敬畏道德,遵守诚信的约束,是因为失信给他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对自己公共形象的影响也显而易见。但是,如果失信行为是“隐形”的呢?如果做了不法之事,没有人能够找到你并惩罚你呢?
(三)
《理想国》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牧羊人因为机缘巧合,发现了一枚戴上就可以隐身的戒指。牧羊人利用戒指为自己谋取利益,变成国王的亲信,后又勾引王后,共谋杀害国王,坐上了王位,摇身一变,成了“人生赢家”。
书中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一个正义的人和一个不正义的人同时戴上这样一枚戒指,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必负任何责任,那么结果会怎样?结果极有可能是:人性经不起考验,出于“要过得比别人好”的欲望,两个人会做出完全一样的恶行。
在网络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手上都戴了这样一枚戒指。人们躲在屏幕后面,以为可以操控一切,以为逃得过一切责任。有人说,最大的善,莫过于好人不知道自己是好人;而最大的恶,莫过于坏人不知道自己是坏人。正是因为科技进步,许多人性的阴暗面才得以见光,人们会发现,原来一个普通人,在诚信隐形的时候,也可以这么“恶”。而信息的发达又让这种“恶”传得飞快,当看到一群人因作恶而获利,却没有受到应有惩罚,一些原本能明辨是非的普通人,也开始自我怀疑,动摇了、沦陷了,随后毫无愧疚地参与其中。
假币泛滥催生了验钞机,扫码支付诈骗让商家学会了使用语音播报到账金额,电话骚扰和上门猥亵更是推动了虚拟号码的出现,国家和各大平台不断改善技术,尽可能地防范风险,保障顾客与商户的人身与信息安全。
技术一直在与骗术赛跑,然而骗术也不甘示弱,一直在不断更新迭代,让人防不胜防。技术与骗术,看起来仿佛是个“相互促进”的循环,着实讽刺。任何时代,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只要人心不足,贪婪一直存在,期骗就一直存在,或许,只依赖技术去保障我们的财产与生命,是不够的,诚信这一环,不可或缺。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4-4-25 18:57 , Processed in 0.069137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